新聞資訊

當前位置:首頁 >> 新聞資訊

蠶病的綜合防治

      蠶病的發生和蔓延與蠶兒的體質、病原及環境條件三者有密切的關系。它們之間互相聯系、互相影響、互相制約、缺一不可。蠶病的發生必須要有病原存在,要通過一定的途徑進入蠶體。病原進入蠶體后能否使蠶發病、病的程度如何,又與蠶體本身的生理條件和環境條件有密切關系。所以,在生產中想以單一的防病措施來達到防病的目的是不可能的。實踐證明,要想獲得蠶繭的優質高產就應根據各類蠶病發生規律,各地具體情況、不同季節,針對發病的關鍵,認真貫徹“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的蠶病防治方針,把各項防病方法和養蠶技術結合起來,采取綜合防治措施,才能收到好的效果。


一、嚴格消毒,殺滅病原
養蠶生產中危害最重的是傳染性蠶病,而它的發生又是由病原微生物而起。危害蠶的病原微生物種類多,在自然界分布廣,如病蠶尸體、吐液、排的糞便中有大量病原,而且自然生存力也較強。它們借助自然力(風、雨、空氣),人、畜移動等立體擴散,污染蠶室、蠶具和環境。為了養蠶安全,就必須進行徹底消毒、殺滅病原。
1、蠶前徹底消毒 養蠶前對蠶室、蠶具進行全面打掃、洗刷,使附著的病原數量減少,并使之暴露出來。然后根據不同情況(病原、蠶室條件、消毒范圍等),用不同藥物對蠶室、蠶具及環境進行徹底消毒。化學藥物消毒要求配制濃度準、數量足,保證藥物所要求的條件,才能達到好的消毒效果。
2、蠶期中堅持消毒 蠶前消毒不是一勞永逸,隨蠶期延長病原不斷增加,蠶期應堅持繼續消毒。
(1)消除蠶座內感染 蠶兒是群體,傳染性蠶病的座內感染很嚴重,所以蠶期中應經常拈除病弱蠶,丟入消毒缸內統一處理,并用防僵粉每天進行蠶體、蠶座消毒。
(2)堅持防病衛生制度 蠶期應堅持踏灰入室、洗手給桑,蠶室地面經常消毒,蠶箔,蠶網常洗曬,養蠶用具專用等。
(3)合理處理蠶沙 蠶沙中含有大量病原,除沙時不能倒在室內地面或亂攤曬,應運到一定地方腐熟后再用,以免病原擴散。
(4)殺滅桑園害蟲,防病原交叉感染。

3、 養蠶后應立即消毒 從養蠶前后病原增長情況看,采繭后病原最多,既新鮮又集中,是殺滅的好機會。蠶室、蠶具清掃后就用含有效氯1%的漂白粉液消毒,然后再清洗、曬干再消一次,草籠用后燒掉。


二、加強飼養管理,增強蠶兒體質
蠶兒生理狀態與蠶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。蠶體抗力一方面受遺傳基因的控制,另一方面又受飼育條件影響。在農村大面積生產中,除蠶品種外,改善飼養條件、加強管理,增強蠶兒體質提高抗病力,是預防蠶病的重要環節。
1、各地應根據當地條件,合理布局,不能前、后批蠶重疊套養,這不利于徹底消毒。
2、選用適應當地條件的抗逆、抗病力強的蠶品種,為蠶繭豐收打下好的基礎。

3、調節好蠶期各階段氣象環境。蠶種運輸、催青、飼育中均按技術要求的目的溫、濕進行保護。不接觸不良氣體。

4、良桑飽食。桑葉是蠶的唯一的飼料,要求精選良桑,小蠶吃好,大蠶吃飽。做到飽食就眠、適時餉食,使蠶生長發育良好,增強抗病能力。


三、發現病蠶正確診斷,控制蔓延

在整個蠶期中應加強觀察,發現病蠶進應根據不同病征、病變進行診斷,并針對不同病類采取相應措施,盡早控制蔓延和減輕危害。
(一)傳染性蠶病發病后的措施
1、隔離蠶室、蠶具,進行再消毒,避免病原擴散。
2、拈除病蠶丟入消毒缸統一處理。每天早、晚用漂白粉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,直至不發病為止。
3、根據疾病的種類,選用一定藥物添食。
4、精選良葉,鮮桑飽食,增強蠶體質,提高抗病力。
5、堅持防病衛生制度,處理理好蠶沙。
(二)非傳染性蠶病應急措施
1、立即隔離毒源或蟲源,更換蠶室及蠶箔。立即除沙。
2、根據不同病類進行解毒或殺蟲。
3、降溫排濕,良桑飽食,增強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