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資訊

當前位置:首頁 >> 新聞資訊

栽桑養蠶技術要點

一、 桑樹的栽培和管理:
1、 桑地選擇:選擇不積水,可排灌,沒有土壤污染的土地種植。
2、 種植時間、規格:一般在冬、春季種植,成活率高,畝栽4000—5000株,行距2.4—2.5尺,株距5—6寸。
3、 桑園施肥:主要施有機肥和復合肥,不能單施氮肥,化肥施后15天才能采葉,以免蠶氮素中毒。
4、 桑園殺蟲:春、秋季養蠶前15天用敵敵畏、樂果或敵百蟲等殘效期短的農藥殺一次蟲。

5、 桑樹剪伐:有冬伐和夏伐,冬伐在冬至前后剪伐,夏伐在上半年最后一批蠶到五齡時分批剪伐。剪伐形式有根刈和低刈,根刈是平地面剪去所有的枝條,低刈是在枝條離地面30—40厘米處剪伐。一般采用冬低刈、夏根刈較好。


二、 養蠶的基本設備:
1、 蠶室要求:能防鼠、防螞蟻等的危害,要有對流窗,通風良好。
2、 蠶室面積:采用小蠶蠶匾育、大蠶地面育,養一張蠶需要小蠶室3平方米一間,大蠶室24平方米一間,貯桑室6平方米,貯桑室不可用來養蠶上簇。

3、 蠶具:養蠶用的蠶具包括蠶筷、鵝毛、溫度計、蠶匾、塑料薄膜、蠶網和簇具等。養一張蠶種,大蠶地面育需備: 156孔的紙板方格簇200片或花簇40個(高1.6米、寬0.8米)。


三、 清潔消毒技術:
凡是養過蠶或上簇用過的蠶室、蠶具以及周圍環境,會遺留下各種病原物。而這些病原體在自然條件下能活很久,若不進行消毒,容易引起傳染性蠶病大量發生,對蠶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。為使養蠶生產安全,必須采取全面的綜合防治蠶病措施,無論在養蠶前、蠶期中和蠶期結束后都要認真地進行消毒,力求全面、徹底的消滅各種病原體,奪取蠶繭優質高產。
1、 清潔消毒方法:一般在養蠶之前7~10天進行清潔消毒,消毒前要把蠶室、蠶具等清洗干凈再消毒。蠶室、蠶匾、花簇或木制方格簇、薄膜、尼龍蠶網等可用漂白粉、強氯精、福爾馬林或石灰漿等消毒藥液進行消毒,要求消毒徹底,必須噴灑均勻,面面俱到,杜絕死角。消毒藥液的濃度要夠,要保持濕潤1小時以上,這樣才能達到消毒效果。
小件蠶具如蠶網、黑布、蠶筷、鵝毛等可用水蒸煮,以水煮沸30分鐘可達到消毒目的。
2、 常用消毒藥液的配制方法:
(1)漂白粉或漂白精:使用濃度為含有效氯1%的澄清液,含有效氯25%的漂白粉每斤加水24斤或一包漂白精(50克)加水10斤。配制時先將稱好的漂白粉(或嘌白精),放入缸內,先用少量水調成糊狀,然后加足水量,充分攪拌,加蓋靜止1~2小時,取澄清液消毒。
(2) 次氯酸鈉:使用濃度為含有效氯0.6%,含有效氯8%的次氯酸鈉溶液一斤加水12斤。
(3) 福爾馬林石灰水:使用濃度為含甲醛2%和1%的石灰,含甲醛35%的福爾馬林原液加水16.5斤,再加0.2斤的新鮮石灰粉,充分攪拌,取其混濁液消毒。
3、 主要防病措施:
(1)已消毒的一切蠶具,應放回蠶室,不能隨便亂放,以免被病毒污染。
(2)進入蠶室要換鞋,室外的鞋不能穿進室內,非養蠶人員不能入室。
(3)養蠶人員要洗手后入蠶室,采葉、調桑、喂葉前均需洗手,除沙后也要洗手。
(4)養蠶人員在噴農藥后要全換衣服,頭、手、腳干凈無氣味時才可采葉或喂蠶,蠶室內也不可抽煙。

(5)病死蠶不能亂丟,應放石灰缸內集中埋掉,蠶沙埋到遠離蠶室的坑內,不要散落地面,蠶沙嚴禁施入桑園。


四、大蠶飼養技術:
1、大蠶飼養型式:四~五齡期為大蠶。大蠶飼養的重點是通風防悶,喂飽喂好,增強體質,加快絲腺發育成長,提高繭絲量。大蠶飼養型式有蠶匾育、蠶臺育、地面育等。地面育是以室內地面作為一個蠶座,中間放磚鋪路走動工作,也有把蠶放成畦狀,畦與畦間留有過道,地面育不用除沙,可提高工效。地面育一般在4齡起蠶喂第一次葉待蠶爬上桑葉后連蠶帶葉移到地面喂養。移蠶前先在地面撒一層石灰,然后移蠶下地,要求移蠶放得均勻,疏密適宜。
2、大蠶飼養技術:
(1)加強通風換氣:大蠶的食桑量,隨齡期的增長而增多,排出的蠶糞、水分、二氧化碳氣體也隨之增多,使蠶室內濕度增大,空氣混濁。而大蠶期的適溫是24~26℃適濕是干濕差3~4℃,對高溫多濕的抵抗力較弱,特別是高溫季節,更應加強室內的通風換氣。
(2)良桑飽食:大蠶每天喂葉四次。四、五齡食葉量大。僅五齡用葉就占全蠶期用葉的80~85%。因此要喂給好葉鮮葉,不得喂黃葉、蟲口葉和凋萎發酵葉。同時要根據蠶的發育、氣溫和食葉情況,控制調節每次喂葉量。通常是“兩頭抓緊,中間放松”,即每齡起蠶第一、二日少食期,四齡催眠期,五齡熟蠶前一天要控制給量,而五齡的第三、四、五天要讓蠶充分飽食,以達到蠶繭優質高產。
采葉時間宜在上午露水干后開采,下午宜在4時后或傍晚采,中午烈日不宜采葉。采回的桑葉,要立即攤開,不能堆放過高,要起成畦狀加蓋薄膜保鮮,同時要經常翻動,以防發熱變質。
(3)大蠶眠起處理:在四齡蠶眠定80%左右時,就需提青分批,將青蠶提出另養,就是在蠶體蠶座上撒一層石灰粉,然后薄撒一些新鮮桑葉,約經半小時,待青蠶爬上桑葉取食時,用手將桑葉連同蠶一起放置另一地面喂養至就眠為止。四眠蠶經過40~45小時的就眠后就開始蛻皮餉食,當起蠶達95%以上時,就可撒新鮮石灰粉或大蠶防病一號進行蠶體消毒,然后給桑餉食。
(4)搞好蠶座衛生,嚴防蠶病發生:每天早上喂葉前先撒一次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和隔沙,撲滅病菌,四眠蠶眠定后撒一層新鮮石灰粉,預防眠期病菌入侵蠶體及保持蠶座干燥。如發現病蠶要及時拾起,集中到石灰缸內消毒后選遠離蠶室處深埋,切不可拿病死蠶喂雞或到處亂丟。
(5)掌握蠶情,及早發現病蠶:掌握蠶情,及早發現病蠶,對防治蠶病非常重要,因為蠶發病,見到病蠶癥狀明顯時,病情已很嚴重,不可救治,而且病源已經傳染擴散,為了預防和制止蠶病傳染蔓延,蠶病的早期預防是很重要的。
蠶病的早期預測,常采用“看蠶”、“摸蠶”、“聽蠶”的方法,現介紹如下:
看蠶:就是用肉眼識別蠶體是否健康,一般有“六看”:①看蠶發育情況:同一批收蟻的蠶兒,如果群體發育大小顯著不齊,小蠶體無光澤,體皮松軟的是病蠶的先兆。②看蠶兒體色:一般健康蠶體色帶青白色而有光澤(因品種不同,固有體色如青白、普斑等是品種特有,要注意區分),如果蠶兒體色發黃無光澤,甚至皮膚上出現病斑,為體弱或已發病。③看蠶兒體態:一般蠶體勻整、尾角翹起為健康蠶,如果體環節腫脹或胸部透明發黃,尾部縮小,尾角下垂為病蠶。④看蠶兒動態:健康蠶稍經觸動而反應靈敏,用口輕吹蠶體,個個頭胸抬起作警惕狀;若反應遲鈍或若無其事的表明體質不強健。又如蠶兒經常葡伏不動,或隱伏蠶座中,或向蠶座四周亂爬的多為體弱蠶或病蠶。⑤看蠶兒排糞:健康蠶的蠶糞呈六角柱狀,墨綠色并有一定硬度。如排軟糞,形狀不規則(除了上簇前),粘于尾部有黃水泌出,多屬體弱有病蠶。⑥看蠶眠、起的姿態:一般眠蠶、起蠶頭胸部昂起的為強健蠶的表現,如眠、起蠶頭胸部平伏,尾部細小的為體弱蠶,眠、起蠶尾部污染的為體質虛弱。
摸蠶:就是用手輕壓蠶體皮膚,感覺蠶體結實又有彈性的為健康蠶,如蠶體軟弱無力沒有彈性的為體弱蠶。大蠶期以手背平觸蠶體,感覺體涼的為健康蠶,感覺有溫熱的表明蠶體弱。手摸蠶兒尾部無糞粒而柔軟的為虛弱蠶或有病象征。
聽蠶:健康蠶食欲旺盛,食桑急,能聽到蠶兒食桑沙沙的聲音。若盛食期蠶兒食桑不旺,蠶座內殘桑較多,食桑聲音小表示蠶兒體弱或有病。進入蠶室,聞到蠶室內空氣清新,有股桑葉清香味,表明蠶兒健康。若聞到有臭府味、混濁味,表示蠶兒已有發病,要及時處理。

(6)藥物添食:藥物添食的種類很多,有天絲寶、膿病清等,蠶農要根據自己的飼養情況及習慣進行選擇,四、五齡起蠶第二口葉和五齡第3、5天各喂一次。


五、上簇和采繭:
1、上簇適期:蠶兒在五齡餉食后,經過6~8天(因蠶品種、氣候條件不同而不同)便開始成熟,到五齡末期,食欲減退,體軀縮短,胸部透明,身體發軟,并排出綠色軟糞,前半身昂起,左右擺動,這是蠶老熟的特征,是上簇的適宜時期。生產上要做到適熟上簇,須掌握以下三個原則:①隨熟隨捉,先熟先上簇。②始熟偏老以“捉老”,旺熟偏生以“拾生”。③早晨和傍晚偏熟,午間偏生。不可捉未熟蠶(俗稱青頭蠶)上簇,因為青頭蠶不能及時吐絲結繭,在簇上爬行,并排泄多量糞尿,污染簇具及已結的蠶繭,造成簇中多濕,是黃斑繭產生的主要原因。
2、上簇方法:
①、花簇上簇法:上簇前先把8~10個花簇疊放好,然后把熟蠶均勻地撒到花簇上,每個花簇約放600頭,放得過密,容易產生雙宮繭,過疏則花簇利用率不高。或者,如果蠶老熟齊一,可直接把花簇放在蠶座上,使蠶自動爬上簇,當熟蠶基本布滿花簇,即提起放好,另換一簇,提起的花簇每兩片架成“人”字形,拾去青頭蠶另行喂養,要注意簇花朝上,有熟蠶的面朝外。
②方格簇上簇法:如果使用的是紙制方格簇,要在上簇前將簇片的上、下邊各縛一根竹片或木條,兩頭各伸出簇片10厘米左右,作擱掛用。木制方格簇在制做時已做好這一點。上簇時,先把多個簇片疊放好,然后把熟蠶均勻撒在簇片上,每片簇片放150頭左右(156孔的),放滿后提起將簇片擱掛在上簇室或大蠶室內搭起的竹竿上。
3、簇中管理:熟蠶有背光、向上和避風的特性,故在上簇后的8小時內要加強簇中管理,上簇室的光線盡可能調勻,避開強風直吹,在強光、強風一面設法遮擋。并把爬在簇外的熟蠶和落地蠶拾起另行上簇,定時將簇具上下倒調,直到熟蠶已找到結繭位置為止。
熟蠶上簇初期,排出大量的糞尿,室內濕度大,應加強通風排濕。可在室內地面撒石灰粉,在上簇一晝夜后,蠶已基本定位營繭,此時應把蠶室內的蠶沙清除,將門窗全部打開,以利濕氣的排除。簇中適溫是24~27℃,干濕差3~3.5℃。
4、采繭及售繭:采繭要掌握適當時期,采繭過早,蠶未化蛹(俗稱毛腳繭),影響吐絲,若剛化蛹時采繭,則蛹體皮膚尚嫩,容易損傷蛹體,使皮膚破裂出血而污染蠶繭,增加內印繭。一般蠶上簇后經2~3晝夜吐絲終了,再經2天左右就蛻皮化蛹,因此應掌握在春蠶期約在上簇后第六至七天,夏秋蠶在第五至六天,晚秋蠶在第七至八天采繭為最佳適期。
采繭時,先剔除死蠶、爛繭,以免污汁污染好繭,先上簇先采,輕采輕放,邊采邊分類,將上繭、雙宮、次繭(黃斑、柴印、畸形等)分別放置,分別銷售。
在蠶繭運輸銷售過程中,最好用竹籮裝繭,以利通風換氣,切不可用袋裝運輸,同時必須防止日曬雨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