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資訊

當前位置:首頁 >> 新聞資訊

美國吞噬了大豆,會像玉米下手嗎?

    中國的大豆,已被美國利用浮動價格的差異,打垮企業,并收購來控制產業鏈,已經是大家熟知的。而現在玉米也沒好到哪去。中國玉米體系現在處于混亂之中。倉庫爆滿,消化難。價格暴跌,農民種植積極性降低。加工企業成本高,瀕臨倒閉。玉米這幾年的大起大落,同樣也是和美國有著直接的關系,由于篇幅限制,今天簡單介紹下:

    

    美國的能源危機已經奠定了玉米的重要性。你一定很好奇,能量和食物是什么關系?真的很相關。請往下看。美國是能源消費大國,也是最重要的能源是石油,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,18日,主要產油國已宣布向美國的石油出口中斷,美國每天進口石油200萬桶,這么多的工廠倒閉,這政府減少了航班,限制車速,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。當時,美國人的愿望是:“請允許我自己開一輛車。”


    這樣的石油危機已經發生了四次。第一次是1973年的中東戰爭,1979年伊朗革命的爆發是第二次。1990年8月,美國對伊拉克發動了第三次戰爭,1998次,歐佩克的三次減產為第四次。每一次石油危機都給美國造成了數億美元的損失,這迫使美國有了能源獨立的想法。每個人都知道,無論是什么,我們都必須盡可能地依靠自己,特別是關鍵的能源和食物。


    在現階段,乙醇是最適合替代能源的替代物,最適合生產乙醇的原料是玉米。玉米加工乙醇的世界糧食危機。布什總統于2007年12月簽署的新能源法案規定,到2015年底,玉米乙醇將達到150億加侖,到2022年底,生物燃料混合物將增至360億加侖。


    實現360億加侖的概念是什么?根據目前美國玉米產量的增長率,其目標是等于美國玉米所吃的玉米的數量,而美國60%至60%的玉米顯然是不夠的。另一個重要的觀點是,美國現在是一個玉米的大出口國,占世界玉米出口的60%至70%。也就是說,計劃實現后,美國不僅能為其他國家提供玉米,甚至他自己也需要進口。因此很明顯,全球玉米將不能得到足夠的利用,糧食安全將受到威脅。


    中國的“能源競爭”擊敗了能量參與。中國是玉米的國家的需求,全球玉米危機,會引起國家的重視,同時中國也考慮參加“能源競爭”,因為石油是不可再生的產品,用完就沒有了,所以也積極嘗試玉米乙醇的生產,雖然不向美國的步子大,但也采取了一些玉米。玉米的最大數量是飼料,中國人要想吃上肉禽蛋奶就離不開飼料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對肉食的需求增加,飼料消耗率也逐年增加。


    為了參與能源競爭和保證國內玉米供給安全,中國一直支持儲存玉米近年來準備玉米危機。但沒有認為全球經濟下行,需求放緩,在中國玉米的消費下降。同時,最關鍵的是美國為了打擊俄羅斯,低油價,可以說是一舉兩得,不僅重創俄羅斯經濟,也打破了中國玉米系統。石油價格已經下降,玉米乙醇沒有價格優勢。中國的玉米乙醇加工已被反復壓縮,因此中國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玉米,這導致了中國玉米現在的悲劇,和中國沒有及時轉移弓。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,美國真的在中國打擊玉米。最直接的辦法是種植玉米而不是賺錢。農民沒有種玉米的熱情。


    大家看玉米是不是和曾經的大豆一樣的狀態?